職場生活
Work Life
Work Life
發文日期 : 2025/4/28
文/鍾欣樺
一直以來,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是一項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,從身旁親朋好友陸續結婚生子,深刻感受身為父母照顧幼童的處境與困境,到底該選擇重回職場還是選擇自己育兒而產生的種種壓力問題。
▲圖片僅供示意,非當事人,圖片來源:Pexels。
在台灣,親職照顧者多數是女性。照顧工作女性化結果讓女性付出相當大的代價。然而研究顯示,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,父母能有效的「共親職」,有助於幼兒的教養品質和行為 。
父母履行親職角色或親子互動過程中所知覺之感受壓力,稱之為親職壓力。職場壓力會影響夫妻或親子之間的互動,而家庭中的壓力也會影響到工作的表現,叫做「外溢效應」。
▲圖片僅供示意,非當事人,圖片來源:Pexels。
有研究顯示,爸媽如果都帶著工作的負向情緒回家,雖然媽媽的負向情緒不會直接帶來負向的教養行為,但會將這樣的情緒帶給爸爸;而爸爸的工作壓力情緒則受到自己和配偶的影響,並直接導致他的負向教養行為。
在初為人父母時,新手父母格外容易產生焦慮,擔心自己不能扮演好父母親的角色,當父母越重視自己的父母角色時,愈容易產生角色緊張或親職壓力,一般來說,由於母親是嬰幼兒的主要照顧者,初任母親的女性對於母職角色的重視程度,較父親對父職角色為高,因此所感受的角色緊張也較高。
因養育幼兒而增加的瑣碎家務,隱含在每日的生活當中,例如:餵食、帶孩子洗澡、睡覺、看醫生等,對於夫妻都是額外的負擔,往往會讓父母感到身心疲憊。 典型的瑣碎壓力包含:收拾玩具、換尿布、孩子突然的哭鬧,特別是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愈多,愈容易有教養的瑣碎壓力。
▲圖片僅供示意,非當事人,圖片來源:Pexels。
1.身體負荷(睡眠中斷、疲勞堆積)
2.心理負荷(焦慮、孤單、無力感)
3.工作負荷(請假、減少工時)
4.社交負荷(失去休閒與社交)
5.經濟負荷(薪資中斷、老年貧困風險)
6.家庭關係負荷(溝通困難、分工不均)
7.幼兒養育負荷(健康與行為擔憂)
8.親子互動負荷(育兒挫折感)
▲圖片僅供示意,非當事人,圖片來源:Pexels。
在高通膨、物價飆升的時代背景下,僅靠單方收入養家的壓力越來越沉重。
傳統的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觀念,雖逐漸式微,但在現實生活中仍隱隱存在,讓職業婦女同時肩負母親、妻子與職場工作者的多重角色,親職壓力自然加劇。
尤其當社會對「母親」的角色有著高度且嚴苛的期待,若育兒表現未達標準,不僅外界壓力強烈,媽媽自身也可能陷入自我懷疑與負面情緒的泥沼。
面對多重角色與壓力夾擊,以下六種因應策略,是許多職業媽媽共同摸索出的智慧:
主動面對問題:不逃避,正視親子互動中的困難。
尋求解決方案:參加講座、閱讀書籍、向專家求助。
情緒與認知調整:降低對孩子及自我的過高標準。
負向情緒反應:覺察並減少生氣、責罵等行為。
接納現實情境:接受孩子的獨特性與成長步調。
逃避與隱藏情緒:學會適當表達情緒,而非壓抑。
身為職業婦女的我,對於育兒的路途上也是遇到非常多起起伏伏的狀況。
深刻體會,有時不要把孩子、把自己逼的太緊,除了影響孩子本身的發揮,也會造成自己嚴重的負面情緒,有時候放過自己,會發現心情會舒坦許多。
育兒多年後重回職場也許面臨的挑戰極大,但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、充實自己才能跳脫出那些傳統思維。
在孩子出生後,若媽媽選擇暫時自己照顧,可以申請「育嬰留職停薪津貼」。
簡單來說,只要夫妻雙方都在職且其中一人任職滿6個月,在孩子未滿3歲前就可以申請。育嬰假一次申請最短30天,最長2年,以兩次為限喔!
(可在公司人資部門或勞工保險局網站查詢最新資訊。)
參考文獻:
移工入境規定多,有任何移工引進問題,人力萬事call萬通 服務專線0800-600-885
人力仲介 |外國人、 外籍看護工、 家庭幫傭、 產業廠工、 監護工 、人力派遣、創業加盟、移工宿舍 、農業移工 等最棒的外籍移工申請 服務請找萬通人力 移工仲介
加入Line@官方帳號 好友 或
搜尋 ID @job55555 獲得更多移工相關資訊!
更多【移工新聞】